学院基本情况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是集遥感、测绘、空间信息工程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和工程类学院。自1956年以来,经过当代中国测绘事业的开拓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奠基人王之卓院士和学术带头人李德仁院士、张祖勋院士、龚健雅院士等专家、学者60余年的辛勤耕耘,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始终名列前茅,向社会输送高级专门人才逾万人,被业界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测绘遥感领域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创始人、学科奠基人王之卓院士(1909-2002)
学科奠基人王之卓院士是我国第一个获得博士学位的航测专家,他为学科发展提出了“着眼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跟踪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的目标。
学院现有“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国情监测”、“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3个本科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4个科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资源与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国家教育部审定的首批全国重点学科、“211工程”一期到三期重点建设学科,其所属的“测绘科学与技术”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遥感科学与技术”获批首批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2022年,“遥感科学与技术”正式作为一级学科列入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8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教授(研究员)54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5人,兼职教授13人,客座教授(研究员)2人,讲座教授2人。在职教师中,国家级优秀人才16人,省部级优秀科技和教学优秀人才多名。
学院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成功入选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院士、珞珈特聘教授等长期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学院现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985”创新平台1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安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5篇,开设全英文课程6门。本科生课程“遥感原理与应用”、“摄影测量学”、“数字图像处理”等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学术带头人李德仁院士至今仍保持着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论文最高分记录。他首创从验后方差估计导出粗差定位的选权迭代法,被国际测量界称为“李德仁方法”;他提出包括误差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在内的基于两个多维备选假设的扩展的可靠性理论来处理测量误差,科学地“解决了测量学上一个百年未解难题”。今天,全世界都在用李德仁的理论去矫正自己的航测平差系统。
学术带头人张祖勋院士在航空(天)影像测图自动化方面取得了国际一流的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一系列国家和部委的奖励。他在澳大利亚推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产生经济效益逾亿元。目前,由张祖勋科研团队研发的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系统利用分布式计算,实现了对海量航空摄影数据的全自动处理,与传统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相比,生产效率提高了8-10 倍。该系统在汶川大地震中快速响应,出色地完成了数据快速处理的任务,为抗震救灾行动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测绘数据。
学术带头人龚健雅院士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 (GIS) 与几何遥感的理论、方法、标准、软件与应用研究,提出了 GIS 中的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和互操作模型,引领了面向对象 GIS 和面向服务 GIS 的发展;提出了遥感广义几何成像模型与精确处理方法,大幅提高了遥感影像几何定位精度;基于自创的理论与模型,自主研发了 GIS 基础软件与网络服务平台以及遥感地面处理系统,解决了国家重大需求。
自1956年以来,学院培养具有摄影测量、遥感、空间信息工程专门知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近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7500余人,硕士、博士毕业生近1500人。有的已经成为两院院士、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有的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许多人走上了业界领导岗位。
近年来,本科和研究生生源情况良好,第一志愿报考比例高。在校生规模稳定在近2000人,学生深造率高,留学机会多,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和出国深造人数比例平均达70%。毕业生社会需求量大,用人单位需求数与毕业生人数比例年度平均达6:1,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居全校前列。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测绘、遥感、电力、国土、城规、水利、信息化等机关部门和相关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正在为国家建设和社会服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学院注重国际交流,与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及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建立了友好往来,聘请海外名誉教授11人,并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近年来,学院举办了1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先后派出60余名学者赴美国、德国、荷兰、加拿大、英国、瑞典、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及香港的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留学、访问,培养外国留学生40余人,与美国、德国、俄罗斯、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了学生国际交流活动,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近年来,武汉大学遥感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得到很大提升,连续多次在国际上不同的世界学科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逐渐开始引领世界遥感学科的发展。
机构设置
学科体系
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机构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空间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自然资源部地理国情监测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空间信息智能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民政部减灾和应急工程重点实验室
卫星数据处理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陆表与大气定量遥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数智化勘察设计系统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
基础设施智能维养及抢修系统装备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
自然资源数据协同应用工程技术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