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1日至27日,应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测绘学院校长Aleksand Karpik教授和“3S-2010”大会主席Igor Musikhin的邀请,由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副书记史振华同志、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刘良明教授、测绘学院副院长徐亚明教授和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委员艾廷华教授等4位老师带队,4个单位的18名博士(含硕博连读)研究生组成武汉大学地球空间信息学科师生访问团,一行共22人赴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进行以“3S-2010”暨2010国际学生夏季研讨会为主题的交流参观活动,并具体商谈中俄三校之间友好交流事宜。此次活动得到了学校相关学院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现将本次交流活动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背景
在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2008年北京大会时的倡议和指导下,根据2009年武汉大学、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测绘学院和国立莫斯科测量制图大学(MIIGAiK)签署的三校合作协议精神,以及2010年4月李德仁院士率领的武汉大学代表团与ISPRS及俄罗斯两所高校达成的共识,第一届“3S-2010”暨2010国际学生夏季研讨会(3S-2010 International SUMMER STUDENT SEMINAR)于2010年9月21日至25日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成功举办。会议由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测绘学院(SSGA)承办,以三所大学为主,包括美国、德国、奥地利、意大利、以色列、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在内的多国地球空间信息学科师生共同参加,与会教师代表12人,学生代表46人。本次研讨会以灾害事件的防控和管理为主题,覆盖测绘、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范畴,旨在加强国际范围内的青年科研工作者们对于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关键课题的关注和深入交流,为国际上地球空间信息学科的广大学生们提供一个有效沟通的平台;同时,此次活动也是武汉大学和俄罗斯地球空间信息学界进行友好交流系列活动的开端,将为明、后两年分别在中国武汉大学和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测量制图大学举行的“3S”系列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1 我校代表团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测绘学院门前合影
二、活动内容
1. 友好交流
9月21日下午,新西伯利亚测绘学院在该校摄影测量与遥感系阶梯教室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暨活动开幕式。新西伯利亚测绘学院校长Aleksand Karpik教授致欢迎辞,向参加此次活动的各国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以色列海法大学Ammatzia Peled教授发言,代表ISPRS理事会向与会人员致以诚挚的问候;武汉大学刘良明教授致辞,表达了我校对此次交流活动顺利进行的热切希望;最后是学生代表致辞。
图2 开幕式现场
欢迎仪式之后,教师代表在新西伯利亚测绘学院Karpik校长办公室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并就活动的安排进行了友好的沟通;同时,各国学生们齐聚一堂,进行自由交流。研究生们就各自的专业领域、兴趣爱好、学海见闻、生活理念等展开了兴致勃勃的讨论,共同的话题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年轻的激情消除了初次见面的陌生与隔阂。
图3 教师代表在Karpik校长办公室交流
9月25日中午,新西伯利亚测绘学院为各国师生举行送别午宴暨活动闭幕式,各方代表团纷纷致答谢辞。我校刘良明教授以中文致辞,并由两名翻译分别用英语和俄语向在场的外国朋友转述,表示对在新西伯利亚测绘学院的交流活动圆满结束的祝贺,同时热情邀请各国朋友在2011年的武汉相聚。最后,一台银光闪闪的地球仪由新西伯利亚测绘学院院长Aleksand Karpik教授交到刘教授的手中,它将作为中俄两国地球空间信息学界友好交流的标志走向武汉和未来的莫斯科。之后,与会人员互赠礼品,合影留念。
图4 国际学生夏季研讨会会议交接仪式
图5 各国学生合影留念
2. 学术交流
“3S-2010”的学术交流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4个大型讲座。9月22日上午,以色列海法大学Ammatzia Peled教授和荷兰代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的Sisi Zlatanova博士分别作“GIS-Driven RS-Based Automatic Updating of Spatial Data bases”和“Geo-information for Disaster Management”学术报告。Peled教授的报告内容主要涉及空间数据库更新的必要性和策略、分类子数据集的训练、GIS驱动概念以及GIS数据库的驱动更新等几个方面的内容;SiSi博士则从风险和应急管理的基本内容、三维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向大家讲述有关灾害管理的知识和技术。9月23日下午,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Eugene Levin教授作“Human-centric Approach in Geospatial technology for Emergency Situation Response”主题报告,使大家认识到在风险灾害应急中,人本思想和空间技术的重要作用。9月24日上午,意大利Andrea Ajmar博士和F.G. Tonolo博士作“Geomatics supporting Disaster Management”学术报告,介绍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害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图6 ISPRS第二副主席Peled教授作学术报告
第二部分是实践学习。9月22日下午,与会学生们以GIS在典型灾害(主要包括洪水、地震和反恐)管理中的应用为主题,分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集思广益,从信息采集的角度,分析总结了3S技术作为重要的信息采集手段,在灾害管理中的作用。9月23日上午,在SiSi博士的指导下,学生们对前一天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了汇报并当场进行了答辩。9月24日下午,Andrea博士和Tonolo博士带领学生们分组利用MODIS影像和某一地区的人口数据在ArcGIS软件平台上进行了有关空间分析的实验,加强了学生们利用空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验结束后,学生们还参观了SSGA的试验室,对其仪器设备进行了操作。这几次实践学习,对于促进各国学生交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很有帮助。
图7 荷兰代夫特理工大学Sisi Zlatanova博士指导学生实习
第三部分是由俄方博士生提供的4个学术报告。报告主线为当代摄影测量领域的发展趋势,报告主题分别为“Ground points Classification using Molding Filter in Terrasolid”、“Accuracy Assessment of Geoeye-1 Image Orthorectification”、“Automatic Disafforestation Detection in Multi-temporal Space Images”、“Implementation of Automated Interpretation and Increasing of High Resolution Images Geometrical Properties when Mapping Urban Territories”。在场专家和中方学生代表就他们的报告内容提出了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3. 文化交流
此次活动期间的文化交流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教师代表互动。9月22日下午,刘良明教授参加SSGA俄罗斯东方文化年活动(INTERRA),代表武汉大学访问团发表祝词并剪彩。9月23日晚,艾廷华教授应SSGA邀请参加文化活动。9月24日晚,SSGA副校长Vladimir A. SEREDOVICH教授设宴邀请中方代表团的四位老师,探讨了双方在教学和科研上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前景并互赠礼物。
第二部分是师生互动。9月22日晚,中方代表团进行中秋联欢。一曲合唱《明月几时有》激起了大家的思乡之情,也为新西伯利亚的夜晚平添了一份中国情怀。9月23日晚,中方代表团与东哈萨克斯坦国立理工大学和以色列海法大学代表们进行了联欢。
第三部分是参观游览。9月22日下午结束学术交流后,与会代表集体参观新西伯利亚市动物园;9月26日,参观新西伯利亚市的列宁广场、国立新西伯利亚歌剧舞剧院等典型建筑和公共场所,在路边的手工艺品小店驻足,欣赏俄罗斯的民族特色物品如手工套娃、俄式三弦琴、手风琴以及民族服装等等。
第四部分是户外考察。9月27日上午,参观新西伯利亚市郊森林。新西伯利亚市位于西伯利亚平原东南部、鄂毕河畔。去往森林的途中,我们在汽车上远观鄂毕河上的铁路桥,这座大桥赋予了该市的生命,是19世纪末俄罗斯最大、最现代的工程,大桥的结构系统在国际桥梁建筑上以“俄罗斯系统”而著称。在新西伯利亚市郊的原始森林中,座落着俄罗斯重要的科研基地??俄罗斯科学院新西伯利亚分院。这里聚集了俄罗斯约三分之一的科研力量,有俄罗斯的“科学城”之称。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繁闹,有的只是掩映在大片白桦树林中的一座座建筑,称得上是城在森林中,城中有森林。美丽的白桦林令人留连忘返,枝叶茂密、树干洁白、高耸挺立的白桦林,与同样高高大大的松树一起,构成了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最为独特和最有魅力的自然风景线。
三、收获
在短短的一周出访期间,参加的活动、接触的人、看到的景与情,对访问团每一位成员的触动都很大,同学们感觉收获颇丰。
第一,通过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同学们感觉学术思想更发散、学术视野更广阔。我们发现:活动中的学术报告主题侧重于GIS系统、3S集成和计算机视觉应用。俄罗斯的地球空间信息遥感研究偏向于具体的应用领域,对于理论研究的关注相对较少。新西伯利亚测绘学院的多数研究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与摄影测量技术研究,对于雷达(SAR)、激光雷达(Liars)等的研究较少;遥感图像处理方面多利用现有成熟软件,关注的重点主要在遥感影像的应用、精度评定、资源环境研究等方面。整个交流过程中,同学们了解了俄罗斯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当前地球空间信息领域的研究兴趣和进度,开阔了眼界;同时,同学们在与异国学生的交谈中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学到了很多东西。当然,要在几天的访问中全面认识一个国家是不太可能的,但这几天的收获已经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实地考查在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第二,通过随时随地的文化交流,同学们对各国以及各民族文化差异的理解更深刻。这些差异主要涉及三个层面:一是意识形态,二是精神产品,三是生活方式。
俄罗斯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多民族国家,在俄罗斯联邦中俄罗斯族占有79.83%的人口,同时也生活着180多个少数民族,多民族造成了其文化的多样性。但是,大多数俄罗斯人只说俄语,很少说英语,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部性和封闭性。东正教是俄罗斯最为广泛流行的宗教,俄罗斯人对东正教的信仰影响了俄罗斯文化的发展。通过在市区内步行游览,我们发现新西伯利亚人生活很悠闲,咖啡馆、酒店、餐厅比比皆是;大街小巷的角落总有包裹着头巾兜售鲜花和水果的俄罗斯妇女;街心公园里随处可见推着童车的年轻父母;使人感觉到城市氛围友好而文雅。同时,新西伯利亚整个城市的居民建筑透露出一种实用主义精神:大部分建筑外表看起来很普通,但内部功能齐全、结构合理;俄罗斯人似乎并不在乎事物的外表,只要物有所用、能达成目标即可;此外,新西伯利亚市地铁站的架构,也使我们认识到俄罗斯人善于使用相对落后的模块组装出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对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理解较为深入。
第三,通过参观新西伯利亚市区及其市郊森林,同学们切身地感受到大气、水和生态资源的宝贵,进一步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新西伯利亚市是俄罗斯联邦新西伯利亚州的首府,是俄罗斯亚洲部分的第一大城市、俄罗斯第三大城市,也是全俄有名的工业中心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重要的军事工业城市。该市工业发达,但是给人的整体感觉却是安静、整洁、晴朗,天空湛蓝,空气清新。尤其是原始森林和湖泊河流让人印象深刻。身处该市,并未发现由于发展工业而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端。而且,新西伯利亚约有1200多种野生植物和80多种哺乳动物,如最常见的白桦、松树、云杉,以及北极鹿、紫貂、狐狸等,这些动植物中许多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却都自由自在的存活下来。这主要得益于该市人民对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重要性的认知和维护。俄罗斯同中国一样地大物博,但是其对待大自然所赋予的宝贵资源的态度,是很值得国内人士反思的。
第四,通过衣食住行,同学们理解了养成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俄罗斯日常生活资源相对匮乏,大多数日常生活用品都是中国制造,物价水平较高,约为武汉的两倍。重工业相对发达,农副产品较少。俄罗斯人似乎不太注重早餐,午餐相对丰盛,主食以面食居多,偏爱肉类和黑面包。初到俄罗斯的中国人,可能会感觉饮食不惯。出访期间,通过亲自铺床叠被、整理房间、采买食品、下厨做饭甚至在言语不通的情况下兑换卢布等看似寻常的小事,同学们认识到了衣食住行无小事,身体力行重于纸上谈兵。
第五,俄罗斯人很守秩序,交通井然。
新西伯利亚整个城市道路上没有安装一个查违章的摄像头,俄罗斯人严格按交通标志通行,行人不乱穿马路,汽车不闯红灯、不随意变道,行人优先,汽车总是等行人先行,在俄罗斯的这段时间里几乎没有看到一起交通事故和大堵车现象。俄罗斯人践行规则的行为是值得我们国人学习的。
综上所述,本次交流活动是非常成功的。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开阔了眼界,获得了知识,同时更加明确了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激发了同学们开展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引发了同学们对做事做人的思考,也将中国的风貌展示在世界友人面前。它不仅架起了中俄两国高校间友好交流的桥梁,也是我校今后进一步发展对外交流和合作的良好开端。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 巩固本次出访成果,认真做好此次交流访问工作的跟踪落实。一是有效利用舆论手段,组织多种形式的报告会或总结会,将此次交流访问的成果向学院、学校展示汇报;二是倡导学生进一步保持和加强与俄方高校学生的沟通联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扩大交流的影响和范围。
2. 不断完善我校与俄罗斯高校间的交流机制。成立与俄罗斯高校交流的专门组委会,统筹部署、分工合作,使我校的对俄交流工作向有计划的全面性交流进行转变。
3. 积极向学校申请明年会议主办的资格以及会议经费的支持,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快速开展。
4. 拟定合理、有效的时间表,进一步推进我校对俄合作交流工作的深入开展。
武汉大学地球空间信息学科赴俄访问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