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泉】自2004年武汉大学第七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在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正确指引,及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的全力工作下,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突出,受到学校和业界的充分肯定,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图一:近九年部分成果、荣誉展示
一、党政工作,扎实推进
2004年以来,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立足学院实际,纵观发展全局,全面调动院党、政、工、团的积极性,明确职责,加强监督,把学院的党政工作管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2004-2012年间,学院组织了武汉大学第十五分党校第41-50期培训班,共有110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校培训并顺利结业,其中190多人获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优秀学员称号。党政组织在学院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
2009 年,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学院不断强化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010年,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指示精神,并顺利召开中国共产党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2011年,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组织部的指导下,学院认真开展党员教育管理日常工作,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两访两创”活动。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工作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2012年12月,学院国防生培养工作特色基地顺利通过学校考核验收,考核成绩优秀。2013年,学院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贯彻群众路线方针,成效显著。
学院党委现下设党政办公室支部、摄影测量与遥感支部、GIS党支部、实验中心党支部、离退休党支部、本科生各党支部、研究生各党支部。学院充分发挥党政联席会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党组活动,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听取基层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截至2012年底,学院共有党员579人,其中在职教职工党员60人,离退休教职工23人,本科生党员203人,研究生党员271人,其他22人。
图二:李德仁院士报告(2009年4月党员大会)
二、学科建设,全面发展
2004年以来,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突出重点,全面发展。在注重全国重点学科以及“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建设工作,保持其优势与特色的基础上,继续统筹学科建设规划,积极推进一级学科的申报和建设进程,并进一步完善学院学科结构。
2006年,学院顺利通过了武汉大学“十五”“211工程”子项目“遥感科学与技术”的验收。2007 年,“摄影测量与遥感”被评定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成功获批“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博士点;学院开设的近景摄影测量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并获批 “十一五”国家级和校级规划教材各6项,武汉大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奖5项。2008年,学院顺利获批“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分辨率遥感对地观测技术”。2009年,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委托和建议,学院参加了“遥感与地球探测”一级学科的申报和论证工作。2010年,学院成功申报了学校“985工程”交叉学科创新平台:智慧城市空间信息科学研究中心;并参与学校“985工程”三期“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项目建设工作,继续推动“遥感与地球探测”一级学科增设工作。2011年,学院申报的全国首个“地理国情监测”本科新专业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原有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入选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和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此外,学院积极参与了学校的“985”学科项目建设和“2011计划”,在卫星影像、智慧城市、行星与深空探测等领域力争打造新的学科增长点。2012年,学院承担的“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高分辨率遥感对地观测技术”顺利通过了学校和教育部组织的验收,成绩优异。此外,学院积极参与了学校“2011计划”建设的筹备工作,参与组建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并已通过教育部的初评。
图三:武汉大学“十五”“211”工程项目验收汇报会(2006年4月)
三、教育教学,稳中求进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教学建设,充分发挥教学督导组的作用,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并鼓励专业教师凝练优秀教研成果,支持开展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2002年,学院组织编制完成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在2004年对此方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在此基础上本科教学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2001-2005年间先后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质、精品课程,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获批“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项,校级规划教材18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5篇,其中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武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2006-2012年,学院均顺利通过“武汉大学院系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被评定为优秀。2006年,在迎接评估的过程中,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遥感概论”、“当代摄影测量”及“空间信息技术集成”等课程成为武汉大学双语教学审批项目;获批“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5项,校级教材规划6项。2008年,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先后获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团队;“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研究项目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在研国家级、省级、校级教研项目10项;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2009年,学院“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教学研究项目分别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奖三等奖4项;教师年度共出版教材专著5部,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教材1部。2010年,学院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奖一等奖1项;教师年度共出版教材专著4部,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部。2011年,学院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奖一等奖1项,武汉大学课程中心网站建设一等奖1项。2012年,学院获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5项;获武汉大学优秀教学研究论文奖三等奖6项。
图四:张祖勋院士授课
四、科学研究,屡创新高
2004年以来,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工作开展顺利,完成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论文发表数量及专利、获奖数目均有大幅度提高。2004-2012年间累计完成科研经费近2亿元,且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完成科研项目1100余项,其中多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共发表学术论文1400余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SCI、EI、ISTP)发表数量逐年上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100余场次,发表会议论文或报告90余篇,有力地提高了学院教师科研国际化水平,扩大了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006年,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2007年,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4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项;科研成果鉴定2项(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和MODIS 与风云卫星数据在环境与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获授权专利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08年,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获授权专利1项,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项。2009年,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4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0年,学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重大专项项目1项;出版各类著作6部,获专利授权4项,软件著作权登记5项;获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11年,学院获批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2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1项。2012年,学院获批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1项;获得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同时,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和积极开展平台建设。2007年12月,依托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技术成果,武汉大学与苏州市测绘院合资联合组建苏州武大影像信息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学院与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成立了中测晟图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2009年6月学院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联合共建成立了地球空间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11 月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联合共建成立卫星数据处理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基地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2010年5月成立民政部减灾与应急工程重点实验室,2011年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武汉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空间信息实验室,同时积极参与武汉大学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共建的空天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建设。2012年学院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合作建立的“武汉市智慧流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立项,与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共建的“地理国情监测联合研究中心”挂牌成立,同时积极与中国公路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筹划建立“交通空间信息技术研发中心”。2013年7月学院与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合建成立了地理国情监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建设工作继续稳步向前发展。
五、扩大交流,强化合作
近年来,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在遥感科学与技术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已与世界20多个国家的机构以及国外许多著名学者、专家建立了联系,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学院在国内外教育界和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2004-2012年间先后派出60余名学者赴美国、德国、荷兰、加拿大、英国、瑞典等国及香港的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留学、访问;邀请50多名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和交流;接待来自美、德、英、法、日、加等近20个国家的来访学术代表团和专家;组织师生参加第二十一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第三十届亚洲遥感大会等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成功举办第一届全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处理与应用研讨会、第十八届中国遥感大会暨第二届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处理研讨会等业内重要会议;开展了三维城市数字建模技术、新型遥感技术及应用、无人飞行器低空航测遥感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应用、智慧城市的地理信息工程关键技术等30多期研讨班;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联合开展2+2合作教育项目,并与香港理工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多所大学联系,探寻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合作办学机会。
图五:武汉大学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启动2+2合作教育项目(2009年6月)
六、校友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积极推进校友工作的开展,成效显著。学院制定实施了“五个一”校友工程:包括建设校友信息库,开办校友专题网,成立校友公益基金,设立校友交流日和推出校友资讯报;组织配合历届校友返校活动,并计划逐步建立地方校友分会,密切校友与学院的联系,为校友提供返校交流、共谋发展的平台,助力校友事业的开拓创新与学院的繁荣发展。
2013年10月19日,学院举办的首届遥感校友日以“校友团聚的盛会,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主题,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级校友代表、航测遥感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开展了王之卓教育发展基金捐赠仪式、摄影测量仪器馆、移动测量实验室揭牌仪式、院情通报、院士报告、企业专题报告及展示、招聘宣讲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广大师生、全体校友和业界同仁提供了解学院、沟通交流的平台。(编辑:付晓歌)
图六:首届遥感校友日(2013年10月19日)
源地址:http://ddh.whu.edu.cn/jcshow.php?id=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