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已成功举办的十一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用辩论形式来研讨遥感领域的重大问题,青年辩手们不仅按命题和立场激烈辩论遥感学术问题,而且通过辩论会在学术思考、组织表达和逻辑推理等方面切实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已经是国内遥感青年最有凝聚力的交流形式了。比赛设冠亚季军等团体奖项,同时还设置了最佳辩手奖、最佳逻辑奖、最佳辩才奖、最佳文采奖、最佳幽默奖等多项个人奖励。在过往十一届比赛中,我校代表队多次斩获冠军,在上一届比赛中斩获多个奖项。
“第十二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将在“第二十三届中国遥感大会”期间(202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广州召开。现将武汉大学代表队招募参赛选手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备赛安排
1、李德仁院士、张祖勋院士、龚健雅院士亲临队伍指导,面向参赛队员开展与辩题相关的团体专业辅导。
2、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知名专家随队跟进培训,随时解答学科专业相关困惑。
3、专业辩论技术指导,系统讲解辩论理论与技巧,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快速提升辩论水准。
4、为队员提供专用场地,配发一定额度生活补贴,表现优异者在奖学金评选、升学深造等环节按照文件要求给予一定程度加分;相关参赛选手将安排参与中国遥感大会,交通食宿相关费用由学校承担。
5、拟赛前安排全封闭训练阶段,此前阶段拟1至2周举行至少1次常规培训,期间根据训练进度穿插模拟赛。
6、备赛训练相关安排将尽可能不影响正常教学,如发生其他活动与备赛安排发生冲突,教练组会全权代为协调。
二、招募对象
1、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全体在籍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工。
2、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全体在籍研究生、青年教工。
3、拟招募队员本科生和研究生若干名。
三、招募要求
1、具有一定的遥感学科专业背景知识,能够参与、跟进专业理论培训。
2、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有较充足的精力投入训练准备。
4、服从组织管理,有较强的抗压、抗挫折能力和较好的学习领悟能力。
特别说明:在专业知识与辩论技巧方面原则上不要求前期具备良好基础,但要求备赛期间全身心投入、快速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辩论意识。
四、招募方法
请有意报名的遥感青年下载并填写报名表(见通知附件),于2025年9月11日17:00前将报名表纸质版送至教学实验大楼202办公室蒋艺润老师处、电子版发至邮箱:jiangyirun@whu.edu.cn,文件以姓名命名。
报名选手请加入QQ群:971609565,申请时请注明院系-姓名-学号。后期将组织专家现场面试选拔,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将在群中通知。
武汉大学代表队筹委会
2025年8月28日
附:历届辩题
首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ENVI杯(1998年5月29日 大连)
近期中国的遥感应着重产业化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是发展的方向
我国卫星遥感应主要发展小卫星
中国遥感应发展自主版权的GIS及遥感图像处理软件
99中华青年遥感辩论会—联想杯(1999年11月20日 香港)
对地观测小卫星是卫星遥感的发展方向
产业化是遥感与GIS发展的唯一目标
遥感数据获取技术决定遥感应用水平
遥感的发展应是需求牵引而不是技术驱动
高分辨卫星遥感可以取代机载遥感
第三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适普杯(2002年9月24日 杭州)
航天遥感不能取代航空遥感
遥感与GIS的出路在于产业化
中国应大力发展自主版权的遥感与GIS软件
中国应重点开展遥感基础研究而不是技术研究
第四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星图ENVI杯(2005年8月19日 贵阳)
我国当前卫星遥感应主要发展自主的遥感系统
遥感技术能取代地表常规观测技术
遥感事业的发展应是政府主导而不是企业主导
我国当前遥感发展应着重解决几何问题而不是辐射问题
我国当前遥感数据的收费现状促进了遥感事业的发展
当前遥感应用发展的瓶颈是数据获取而不是数据应用
当前中国遥感教育应着重培养“科学家”而不是“工程师”
第五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星图ENVI杯(2007年8月17日 大连)
遥感应用应更注重社会效益而不是经济效益
自然灾害监测遥感手段比常规手段更重要
当前我国遥感卫星应优先发展综合星而不是专业星
自然灾害遥感监测时间分辨率比空间分辨率更重要
当前制约我国航天遥感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传感器技术而不是信息处理技术
当前我国遥感模型研究应着重机理模型而不是经验模型
GOOGLE EARTH对中国空间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利大于弊
第六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航天星图杯(2010年8月28日-29日 杭州)
遥感是一门科学
我国遥感事业发展的瓶颈在于技术创新
我国自主遥感卫星应以遥感应用牵引为主导
我国遥感技术自主创新的重点在于原始创新
当前我国应优先发展微波遥感卫星而不是光学遥感卫星
我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应以航空为主
当前我国自主遥感数据应该免费使用
发展遥感科技与应用需要建设国家级大型综合试验场
我国民用卫星遥感应以主用户/业主机制为基础
未来10年,我国遥感应用的主体将是区域与大众应用
第七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远景天图杯(2012年10月20日-21日 武汉)
当前我国遥感云服务应以面向业务部门为主
GIS更多地促进了遥感技术的发展
我国应着重发展雷达遥感
无人机遥感优于有人机遥感
遥感是地理国情研究的主要手段
我国民用高分辨率卫星的发展应以企业为主体
当前我国遥感应以综合性发展为原则
第八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中科遥感杯(2014年9月20日-23日 西安)
我国遥感的发展重点应侧重我国国情
当前我国遥感应用应重点使用国产卫星数据
众包是未来空间信息数据采集与分析的主要手段
遥感科学的发展应该更注重机理研究
高空间分辨率数据产品增加了遥感应用研究的不确定性
我国遥感卫星发展应以商业化遥感卫星为主
我国遥感数据政策应该向社会公开免费共享
气象卫星和海洋卫星应各自成为独立的体系发展
第九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航天宏图杯(2016年8月10日-11日 深圳)
我国的遥感专业是否已具备升级为国家一级学科的基础
未来中国县域遥感应用应以低空无人机遥感还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为主
“互联网+”是否是遥感走向大众应用的充要条件
遥感是否是我国当前加速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必要手段
精准农业遥感是否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遥感大数据应用是否是我国深化信息消费并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
遥感应用助力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应优先考虑对外提供公益服务还是商业服务
我国遥感卫星数据的开放尺度是否具备与国际接轨的基础
第十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航天宏图杯(2018年8月22日-24日 德清)
定量遥感的不确定性主要在于模型误差
人工智能即将成为遥感分类与信息提取的主流
智能手机感知是遥感走向大众化的主要手段
我国已具有发起全球遥感合作计划的能力
商业卫星对推动遥感数据的应用起主导作用
第十一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天汇空间杯(2023年8月20日 江苏常州)
当前的遥感是技术还是科学
社会大众是否将成为未来遥感技术的主要服务对象
我国遥感卫星是否应该以发展低轨微小卫星(LEO)为主
美国对中国遥感技术禁运是否将有利于中国遥感发展
我国遥感人才是否应该主要立足于国内培养
定量遥感未来发展主要依赖遥感物理模型还是人工智能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