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日到7月5日,本科生2203班12位同学在许艳青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遥感+健康”的调研实践活动。本次实践的目的是运用遥感影像大数据帮助处理公共卫生问题,实践内容主要聚焦在探究放射性元素氡的含量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外业测量内容具体包括使用测氡仪对土壤氡含量进行监测、使用光谱仪对氡的光谱进行分析,进而希望可以实现通过遥感卫星对土壤氡含量进行全面监测,从而检测潜在的癌症致病因素。数据方面,我们联系宜昌市疾控中心、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探讨遥感大数据对于疾病预防监测的积极作用,并获取关于肺癌等疾病的一些数据。
为进一步了解环境中氡的迁移机制与肺癌等疾病的相关性,同学们来到了宜昌市疾病预防中心,围绕“遥感定量反演、大数据挖掘和时空流行病学基础理论”等课题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宜昌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同学们在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下,了解了应急指挥中心的运行方式,仿佛看到了疫情期间领导和专家们指挥调度的繁忙情景,纷纷表示“责任如磐,使命在肩”。宜昌市疾控中心负责人分别从“卫生健康、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卫生应急、健康城市和惠民服务”六个板块,详细介绍了宜昌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平台。同学们了解到了宜昌市在数据收集与整合方面取得的成果和正在进行的工作,切身感受到了大数据融合和跨平台联动机制给科学研究带来的便利性。同时,许艳青老师课题组的博士生刘岩做了“疾病地理与环境健康——融合多源时空健康大数据的居民健康状况评估方法”的报告,同学们在聆听完报告后纷纷表示刘岩学长的报告详细、系统地展示了“遥感+健康”的应用场景,让大家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外,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了测氡仪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清楚地认识到之前不曾关注的氡在平时生活中的广泛分布和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依托许艳青教授和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徐威教授(主任医师)的交叉创新人才项目——建成环境对社区慢性病的影响机制研究,同学们开展了健康问卷调查,收集社区体检人群的住址、工作地址、生活方式和社区环境暴露状况等信息,从而探究建成环境和环境暴露的社区慢性疾病发病模式的时空格局及影响机理,为创建健康城市提供决策支持。许艳青老师强调,健康地理是遥感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特别是在武汉大学一百三十周年校庆之际,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联合研制的全球首颗健康研究领域的专用遥感卫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医学遥感卫星(珞珈四号01星)即将发射升空,依托这颗卫星,“遥感+健康”研究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