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劳动教育实践内涵,提升学生应急救护能力,2025年4月19日,学院学生会组织开展了“学生骨干急救培训素质拓展”活动。本次活动特邀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资深急救讲师郭亭先担任主讲,通过理论讲解、技能示范与实操体验相结合的方式,系统传授急救知识与技能,多名生骨干参与心肺复苏模拟演练。
郭亭先讲师系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0级预防医学专业研究生,深耕急救志愿培训5年,累计开展培训50余场,服务志愿时长近200小时,连续多年主导武汉大学新生“战地救护”培训,曾获“年度优秀青年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活动中,郭亭先紧紧围绕理论与实践两大核心模块展开教学。首先是室内理论讲座。郭亭先从心肺复苏(CPR)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应用开始,详细讲解心脏骤停的识别要点,强调“黄金4分钟”救援时效,逐步拆解胸外按压位置、深度、频率及人工呼吸操作规范,并结合AED设备的使用场景,演示如何通过语音提示快速实施电击除颤。随后,郭亭先对创伤救护全流程进行介绍。针对常见外伤场景,系统传授伤口止血技术(如直接加压、止血带使用)、三角巾与绷带包扎技巧、骨折固定方法及安全搬运伤员注意事项,强调避免二次伤害的原则。


实践环节在信息学部友谊广场展开,进行室外心肺复苏实操体验。在讲师指导下,多名学生骨干分组利用人体模型进行CPR实战演练。郭亭先逐一纠正按压手势、力度及通气节奏,确保每位学生掌握“30次按压+2次呼吸”的标准循环流程。参与者表示:“模型练习让抽象理论转化为肌肉记忆,真正提升了应急反应信心。”


本次活动以训促学,将急救技能创新融入劳动教育,通过“理论-示范-实操”闭环培训,强化学生面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此次培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赋能,不仅提升了学生骨干的急救素养,更在校园内播下了“人人懂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安全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