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表单位: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
填表时间:2010年12月14日 单位签章: |
招聘岗位 |
招聘条件 |
总人数 |
专业 |
学历条件 |
其它条件 |
博士 |
硕士 |
本科 |
各专业人数 |
教师 |
测绘工程 |
|
2 |
|
2 |
本科与硕士专业一致 |
2 |
教师 |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
|
1 |
|
1 |
本科与硕士专业一致 |
1 |
教师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
1 |
|
1 |
|
1 |
教师 |
构造地质学 |
|
1 |
|
1 |
本科、硕士专业相近 |
1 |
教师 |
地球化学 |
|
1 |
|
1 |
|
1 |
评估 |
高等测量学 |
|
1 |
|
1 |
|
1 |
教师 |
地质工程 |
|
|
1 |
1 |
有岩土试验的基础和兴趣 |
1 |
教师 |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 |
|
1 |
|
1 |
本硕专业一致或相近 |
1 |
教师 |
遥感科学技术 |
|
1 |
|
1 |
|
1 |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简介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一所独立设置的国有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三十余年办学历史。学院前身是1974年成立的“七·二一工人大学”,1978年定名为“云南省地矿局职工大学”。200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正式更名为“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云南省首批成立的全日制高职院校之一。学院系省级“文明单位”,2008年被云南省确定为首批重点建设的2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之一。
学院位于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位优越,育人环境良好。全院占地面积共367亩,各类建筑总面积约16.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为2046万元,设有校内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20个、教学实验室34个,校外综合性实训基地102个。学院被国家列为“全国百所职业院校推进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试点单位”,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职业技能培训站”、“国家计算机信息技术考试站”等职业培训机构,以及地质矿产勘查、测量工程等技术资质。为支撑应用性人才培养,发挥多层次、多功能办学优势,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学院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工管结合,围绕国土资源大行业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现有12个教学系(部、院),24个专业,两个研究所(研究中心),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充分体现“大地质”、“大国土”特色,形成了地质勘查、钻探采选、土地管理与开发利用、珠宝玉石、矿山安全、管理营销等6大专业群,其中地质类专业群在国内同类院校中设置最为齐全,并拥有多个省级特色专业。部分专业填补了云南省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空白。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6000人,专职教师198人,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27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50%。
学院秉承“明德尚能、学以致用”的校训,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征和国土资源办学特色;一贯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意识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积极构建校企合作、项目推动,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国家和云南省“质量工程”建设中,成果丰硕,建有省级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省级精品课程、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等一批优质教学平台,拥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者等一批优秀教师。学院教师所编教材中,有9本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有3本被评为云南省优秀教材。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建设,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趋精炼,培养模式更加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学院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积极构建“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理实一体、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可雇佣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和层次对口率高,多年来,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居于省内同类院校前列,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1%。自2004年以来,学院已连续六年被云南省教育厅授予“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为更好地满足国家对地质矿产和国土资源开发相关产业应用性人才的需要,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到2015年,学院在校生规模将达到12000人。为此学院已在昆明阳宗海旅游度假区征地2000亩,用于新校区建设,年内即将开工建设。在内涵建设上,学院将以省级示范院校和创建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为契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并在国土资源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依托行业和企业,牵头组建了“云南国土资源职业教育集团”,并进一步打造“国土资源部面向南亚、东南亚地质矿产类人才培养基地”、“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人才培养基地”和“云南省石产业应用性人才培养基地”,努力实现“省内领先,西部一流,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